邻居的孩子刚上初一深圳股票配资门户,昨天碰见,聊了会儿。
她说,刚升级为初中生的家长,为孩子踏入新阶段感到开心,但心里又会七上八下。
我表示非常理解,和我去年感觉一样。
说实话,从小学到初中的跨度,不是简单地升了一个年级。
这中间的阶梯,比我们想象的要陡峭一些。
知识跨度大了,数学不再是简单的算术;英语词汇量更多,阅读理解更难;语文的作文和小学不是一个量级。
学科数量多了,从3门到7门的跨度,门门都要花心思。
很多孩子一上来就被打个措手不及,我们家长也是干着急。
去年,家长会的次数比较多,每次老师都会跟家长聊。
展开剩余85%经历了一年的初中生活,作为一个初二的家长,仔细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活,结合老师们的经验,总结了一下。
初一上学期就是和孩子一起,集中精力做好三件核心大事:找节奏、抓习惯、摸定位。
01
找节奏
小学时,知识容量小,孩子都是被老师牵着手一步步走。
到了初中,课程容量和进度猛地提了上来,老师更多的是在前面领跑。
很多孩子不适应,感觉被学校的课、作业、老师追着跑,非常被动,累够呛却没有成效。
所以,初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,就是帮孩子找节奏。
适应初中生活的过程就是找节奏的过程。
每天时间怎么安排更合理?哪门课需要预习?课后怎么复习?
作业是在学校做一些还是回家一起做?多久整理一次错题?
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,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慢慢摸索,找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不着急给孩子定各种死计划,而是先观察,多和孩子沟通。
比如这周试试先做数学作业,下周试试先背诵文科内容,看看哪种顺序效率更高。
引导孩子去感受,是晚上做数学题脑子清楚,还是记忆力最好。
找节奏的目标是让孩子从老师推着我走,慢慢转变为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学。
当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,也就找到了最省油、最平稳的速度,后面的路就好走了。
02
抓习惯
进入初中,越来越感觉到,在学习的具体内容上,我们家长能帮的忙越来越少了。
那些数学压轴题、英语语法、语文阅读理解,还有小四门,很多咱们可能早就忘光了,想辅导也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我们的主战场,也从题目的辅导者,转变为习惯的培养者 。
因为初中拼到最后,拼的就是习惯。
这几个习惯,在初一就要狠抓不放!
1. 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
这是重中之重!
必须和孩子共同商定手机、IPAD的使用规则,比如什么时间可以用、用多久、用来做什么。
这不是不信任,而是帮助孩子抵御这个年龄段难以抵抗的诱惑。
2. 高效作业的习惯
有些孩子作业做到半夜,不是作业太多,而是磨蹭。
规定时间、不拖拉;先复习再作业,不翻书独立完成;遇到难题先思考,再标记,不轻易放弃也不死磕。
3.学习方法习惯
比如定期预习和复习、整理课堂笔记、建立错题本、定期归纳总结、考试后复盘。
这些事看起来费事,却是学霸们的法宝。
我们把力气花在这些习惯的培养上,当我们慢慢放手后,孩子自己也能走得又稳又好。
03
摸定位
上了初中,会进行一次大洗牌。
孩子在小学的成绩和排名,参考价值已经不大。
他需要在一个全新的坐标系里,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这个摸定位,包含三个层面。
1.在班级和学校的定位
通过几次关键的考试,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,自己在班级、在年级大概处于什么位置。
这不是为了攀比,而是为了认清现实,知道自己的坐标。
2.在更广范围内的定位
如果可能,了解一下孩子成绩在全区的大致水平。这能帮助我们和孩子跳出本校,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看待竞争。
3.与理想学校的差距
找个机会,和孩子聊聊他心仪的高中是哪所。
一起去查查那所高中往年的录取分数线,算一算现在的成绩还有多大的差距。
这个过程,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,摸定位就是确定自己的经纬度坐标。
只有知道了我所在的位置和我要去哪里,接下来的三年航行才会有清晰的方向,所有的努力才会有的放矢。
否则,很容易陷入“明明很努力,却感觉在原地打转”的迷茫。
结语
借用老师的一句话:
初一是黄金调整期,咱们做家长的,心要定,方向要明。
不纠结于一两次考试的分数,而是要把目光放长远。
帮孩子找准节奏,他才能学得从容;帮孩子抓牢习惯,他才能学得高效;帮孩子摸清定位,他才能学得有方向。
把这三年看成一场马拉松,初一就是调整呼吸、步态和确定目标的关键第一公里。
打好这个基础深圳股票配资门户,相信孩子们在接下来的赛程中,一定会跑得越来越轻松,越来越自信!
发布于:北京市鼎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